学博云2016社科院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原标题:2016社科院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2016社科院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片面最惠国待遇

亦称片面最惠国条款。在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受对方已经或将要给予第三国的同等的条约权利,这种待遇称最惠国待遇;仅缔约一方享受这种权利,而并不给对方以对等的权利或利益者,则为片面最惠国待遇。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中国今后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即为中国近代给予外国侵略者片面最惠国待遇之始。继英国之后,有15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只要给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变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的对象。

2.天津教案

1870年天津发生的教案。由于天津法国教堂涉嫌迷拐幼孩等罪行,引起居民愤恨,数千人前往教堂抗议。法国领事丰大业开枪杀人,群众当场将他打死。接着,群众放火烧毁教堂等处房屋,杀死外国教士等20人。事后,法、英、美等国联合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调遣军舰到天津海口及烟台一带示威。清政府调派直隶总督曾国藩到天津“查办”,接着又派李鸿章会同办理。曾、李杀20人,充军 25人,把天津知府和知县革职充军,派崇厚为钦差大臣赴法国道歉,并赔银五十余万两。

3.奕䜣

(1833—1898),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咸丰元年)封为恭亲王。1860年9月,咸丰帝于英法联军攻陷通州八里桥后逃往热河,令奕留守北京,“督办和局”。10月24日、25日,奕先后与英法代表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北京条约》。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奕、桂良、文祥受命为总署大臣。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11月,奕与慈禧勾结,利用领有重兵驻扎北京一带的胜保,发动政变夺取政权。从此,慈禧垂帘听政,奕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奕力主“借洋兵助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展洋务活动,成为清廷中枢主持洋务的首脑人物。1865年,因受慈禧猜忌,被罢去议政王职务。1884年中法战争中,被免去一切职务。1894年,重新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后又受命督办军务。1898年戊戌变法之初病死。

4.乡村建设运动

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农村出现一种以知识份子为领导的,旨在“乡村建设”的活动。1928年梁漱溟在广州提出“乡治”主张。1929年在北平接办《村治月刊》,同年在河南辉县百泉村办村治学院,1931年又在韩复榘支持下,在山东邹平县办乡村建设研究院,出版《乡村建设》。1933年7月,召开乡村工作讨论会,推选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章元善、江恒源、许士廉六人为主席团,至此乡村建设派正式形成。该派的目的是实行“乡治”,开展中国民族自救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建立政治和教育合一的乡农学校,同时推行“新乡约”,建立“乡村自卫组织”,举办供销、信用等合作社,推行农业技术的改进措施。其基本理论是,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立”和精神上“调和持中”的社会,中国的问题只是“文化失调”,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应从乡村建设入手,然后扩及整个社会,恢复中国儒家伦理。1941年3月,乡村建设派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5.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左联,20世纪30年代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文化团体。南京政府建立后,上海租界成为国民党迫害进步人士鞭长莫及的地方。大批革命的文化工作者云集上海,太阳社、创造社等学术团体中有不少共产党员。他们与鲁迅合作,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中坚力量。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成立。大会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强调文学应站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的战线上。以后相继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等左翼文化团体。“左联”的成立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界的领导,团结和争取了大批左翼文化工作者。

6.翁文灏

翁文灏(1889—1971),字咏霓,浙江鄞县(今属宁波)人。出生于绅商家庭,清末留学比利时,专攻地质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于1912年回国。是民国时期著名学者,中国早期的最著名地质学家。对中国地质学教育、矿产开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有杰出贡献。他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中国第一本《地质学讲义》的编写者、第一位撰写中国矿产志的中国学者、中国第一张着色全国地质图的编制者等荣誉。担任过私立焦作工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的校董。曾以名学者之身份在国民政府内任事,在抗战期间主管矿务资源与其生产。翁文灏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者从政派”中官位最高、经历最曲折者,作为一名杰出的地质学家,翁氏本是一粹然学者,时乎运乎,却一度做到了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高位,晚年又翩然海外来归,以政协委员终老。

三、论述题

1.简评会党和辛亥革命的关系

会党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鸦片战争后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民间秘密团体的总称。会党具有反对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在此以前,天地会、哥老会等通称会,自兴中会与天地会首领联络后,始称“会党”。会党除有反清复明的口号外,尚有组织上实行家长式领导,首领由大首领加封,一切唯首领之命是从;组织成员以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游民无产者为主体;有很强的地方性;采取秘密方式进行活动等特征。兴中会成立后,很注意联络会党,以扩大势力和影响。孙中山曾说:“余持革命主义,能相喻者,不过亲友数人而已。士大夫方醉心功名利禄,唯所称下流社会,反有三合会之组织,寓反清复明之思想于其中,虽时代湮远,几于数典忘祖,然苟与之言,犹较缙绅为易入,故余先从联络会党入手。” 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和惠州起义,主要依靠力量就是会党。

会党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

(1)会党是辛亥革命的主力军

(2)会党与广大农民群众联系紧密

(二)消极方面

(1)由于会党的弱点,使起义成功没有可能,给革命党带来巨大的人力牺牲和物力 浪费。

(2)会党的不法行为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性,损害了民众对革命党人的信心

(3)会党与革命党在完成烦请的革命任务后,很快发生了严重分歧

(4)会党为立宪派所利用,成为反动实力与革命派争权夺利的工具

2.评商会在中国近代发展中的作用(略)

4.简述北洋军阀形成的原因

(一)北洋军阀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具体说:

从国内看:①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封建主义经济仍居绝对优势,封建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在中国②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交迫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从国际形势看,主要是由于列强侵华政策的改变。20世纪初期,袁世凯正是适当的人选,于是,列强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给予支持。

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袁世凯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通过军阀集团而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终而控制了全国。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内外政策的特点:对内镇压革命,实行独裁统治,甚至复辟帝制;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权利。

5.论述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应对措施

研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南京国民政府的额抗战准备,是研究抗日战争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学界对此有一些研究成果,兹列于下。

有学者从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四个方面总结抗战前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1)政治方面,主要体现在通过多种渠道沟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开展新生活运动,以精神总动员的方法唤起国民觉悟。(2)军事方面的准备有:筹划、整建江海防要塞;划分防区、构筑防御工事;整编军队,扩充军备。改革兵役制度,推行国民军训。(3)经济方面,南京国民政府较明确的把国民经济建设同抗日救亡联系起来,制定重工业发展计划;整修交通,改革币制,发展农业。这些措施增强了中国抗战的经济实力,奠定了中国长期抗战的物质基础。(4)外交方面,力图改善中苏关系,极力争取苏联的支持和援助;谋取欧美国家的经济援助。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南京国民政府确实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多方面进行抗日战争的准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抗日战争中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整体上来讲,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存在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经济力量不足以及国民党自身的局限性等都严重影响了抗战准备的进行,造成抗战准备的不及时、不充分,致使有些备战项目半途而废,有些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和计划上,根本无法落实。

2016社科院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片面最惠国待遇

亦称片面最惠国条款。在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受对方已经或将要给予第三国的同等的条约权利,这种待遇称最惠国待遇;仅缔约一方享受这种权利,而并不给对方以对等的权利或利益者,则为片面最惠国待遇。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中国今后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即为中国近代给予外国侵略者片面最惠国待遇之始。继英国之后,有15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只要给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变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的对象。

2.天津教案

1870年天津发生的教案。由于天津法国教堂涉嫌迷拐幼孩等罪行,引起居民愤恨,数千人前往教堂抗议。法国领事丰大业开枪杀人,群众当场将他打死。接着,群众放火烧毁教堂等处房屋,杀死外国教士等20人。事后,法、英、美等国联合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调遣军舰到天津海口及烟台一带示威。清政府调派直隶总督曾国藩到天津“查办”,接着又派李鸿章会同办理。曾、李杀20人,充军 25人,把天津知府和知县革职充军,派崇厚为钦差大臣赴法国道歉,并赔银五十余万两。

3.奕䜣

(1833—1898),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咸丰元年)封为恭亲王。1860年9月,咸丰帝于英法联军攻陷通州八里桥后逃往热河,令奕留守北京,“督办和局”。10月24日、25日,奕先后与英法代表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北京条约》。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奕、桂良、文祥受命为总署大臣。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11月,奕与慈禧勾结,利用领有重兵驻扎北京一带的胜保,发动政变夺取政权。从此,慈禧垂帘听政,奕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奕力主“借洋兵助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展洋务活动,成为清廷中枢主持洋务的首脑人物。1865年,因受慈禧猜忌,被罢去议政王职务。1884年中法战争中,被免去一切职务。1894年,重新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后又受命督办军务。1898年戊戌变法之初病死。

4.乡村建设运动

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农村出现一种以知识份子为领导的,旨在“乡村建设”的活动。1928年梁漱溟在广州提出“乡治”主张。1929年在北平接办《村治月刊》,同年在河南辉县百泉村办村治学院,1931年又在韩复榘支持下,在山东邹平县办乡村建设研究院,出版《乡村建设》。1933年7月,召开乡村工作讨论会,推选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章元善、江恒源、许士廉六人为主席团,至此乡村建设派正式形成。该派的目的是实行“乡治”,开展中国民族自救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建立政治和教育合一的乡农学校,同时推行“新乡约”,建立“乡村自卫组织”,举办供销、信用等合作社,推行农业技术的改进措施。其基本理论是,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立”和精神上“调和持中”的社会,中国的问题只是“文化失调”,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应从乡村建设入手,然后扩及整个社会,恢复中国儒家伦理。1941年3月,乡村建设派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5.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左联,20世纪30年代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文化团体。南京政府建立后,上海租界成为国民党迫害进步人士鞭长莫及的地方。大批革命的文化工作者云集上海,太阳社、创造社等学术团体中有不少共产党员。他们与鲁迅合作,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中坚力量。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成立。大会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强调文学应站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的战线上。以后相继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等左翼文化团体。“左联”的成立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界的领导,团结和争取了大批左翼文化工作者。

6.翁文灏

翁文灏(1889—1971),字咏霓,浙江鄞县(今属宁波)人。出生于绅商家庭,清末留学比利时,专攻地质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于1912年回国。是民国时期著名学者,中国早期的最著名地质学家。对中国地质学教育、矿产开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有杰出贡献。他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中国第一本《地质学讲义》的编写者、第一位撰写中国矿产志的中国学者、中国第一张着色全国地质图的编制者等荣誉。担任过私立焦作工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的校董。曾以名学者之身份在国民政府内任事,在抗战期间主管矿务资源与其生产。翁文灏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者从政派”中官位最高、经历最曲折者,作为一名杰出的地质学家,翁氏本是一粹然学者,时乎运乎,却一度做到了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高位,晚年又翩然海外来归,以政协委员终老。

三、论述题

1.简评会党和辛亥革命的关系

会党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鸦片战争后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民间秘密团体的总称。会党具有反对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在此以前,天地会、哥老会等通称会,自兴中会与天地会首领联络后,始称“会党”。会党除有反清复明的口号外,尚有组织上实行家长式领导,首领由大首领加封,一切唯首领之命是从;组织成员以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游民无产者为主体;有很强的地方性;采取秘密方式进行活动等特征。兴中会成立后,很注意联络会党,以扩大势力和影响。孙中山曾说:“余持革命主义,能相喻者,不过亲友数人而已。士大夫方醉心功名利禄,唯所称下流社会,反有三合会之组织,寓反清复明之思想于其中,虽时代湮远,几于数典忘祖,然苟与之言,犹较缙绅为易入,故余先从联络会党入手。” 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和惠州起义,主要依靠力量就是会党。

会党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

(1)会党是辛亥革命的主力军

(2)会党与广大农民群众联系紧密

(二)消极方面

(1)由于会党的弱点,使起义成功没有可能,给革命党带来巨大的人力牺牲和物力 浪费。

(2)会党的不法行为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性,损害了民众对革命党人的信心

(3)会党与革命党在完成烦请的革命任务后,很快发生了严重分歧

(4)会党为立宪派所利用,成为反动实力与革命派争权夺利的工具

2.评商会在中国近代发展中的作用(略)

4.简述北洋军阀形成的原因

(一)北洋军阀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具体说:

从国内看:①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封建主义经济仍居绝对优势,封建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在中国②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交迫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从国际形势看,主要是由于列强侵华政策的改变。20世纪初期,袁世凯正是适当的人选,于是,列强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给予支持。

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袁世凯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通过军阀集团而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终而控制了全国。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内外政策的特点:对内镇压革命,实行独裁统治,甚至复辟帝制;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权利。

5.论述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应对措施

研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南京国民政府的额抗战准备,是研究抗日战争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学界对此有一些研究成果,兹列于下。

有学者从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四个方面总结抗战前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1)政治方面,主要体现在通过多种渠道沟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开展新生活运动,以精神总动员的方法唤起国民觉悟。(2)军事方面的准备有:筹划、整建江海防要塞;划分防区、构筑防御工事;整编军队,扩充军备。改革兵役制度,推行国民军训。(3)经济方面,南京国民政府较明确的把国民经济建设同抗日救亡联系起来,制定重工业发展计划;整修交通,改革币制,发展农业。这些措施增强了中国抗战的经济实力,奠定了中国长期抗战的物质基础。(4)外交方面,力图改善中苏关系,极力争取苏联的支持和援助;谋取欧美国家的经济援助。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南京国民政府确实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多方面进行抗日战争的准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抗日战争中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整体上来讲,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存在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经济力量不足以及国民党自身的局限性等都严重影响了抗战准备的进行,造成抗战准备的不及时、不充分,致使有些备战项目半途而废,有些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和计划上,根本无法落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