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博云学长,分享专升本经验

【为什么想要考升本】

这个问题,也是某位同学意外问我的,当时还感到诧异,因为自己感觉他人问的最多的应该是如何获得成功之类的问题,而这位同学却问了这么“标新立异”的问题,这也是写这篇文章的理由之一吧,也是给那位同学最好的解释。

但其实本人产生这个想法,并不是来自于本人,而是中专的那位学姐,是她告诉了本人这些,让我找到了上升途径,并愿意为之奋斗,也算是人生导师之一吧,如果没有她,可能到现在还在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也许这个阶段可能早就饱受生活的毒打了吧。

初中,是一个被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直接宣判死刑的人,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属于坏学生的典型,而应该被算作老师眼中的乖学生,也许本人应该感谢班主任,没有直接把本人送去中专班【上海地区属于末尾班,虽然还正常上课,但已经提前被中职预定的学生】,可惜本人醒悟的也许实在是太晚了,小学毕业,语数外还能保持75-80分的区间,到了预备班(六年级)就只能及格,到了初一就直接不及格了,后来才逐渐发现大家都在补课【然而本人直到初三,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也直到那时才知道,很多学生从小学毕业那年暑假就开始在补习初中的课程,学霸级的人物已经都学完,都在准备自主招生去市重点高中了,而自己却还沉浸在小学顺利毕业的温泉中无法自拔】,也是从那时起,本人才明白,原来已经输在了开头,自然结尾也会给予报应,哪怕自己届时再努力,但只能持续一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努力纵使有补习班辅助,整理思路,但也要拥有目标与情报搜集网络的【而那时的班主任,只想保住2个铁定能上高中的人,给予极其便利的条件,例如给提高班的卷子之类的资料,甚至于直接请老师上课】,很多信息不是从老师处口口相传的,而是学生间的谈笑风生间出来的,这些都是努力的前期准备工作之一。然而自己却白白的浪费了机会,也因此落榜去了中职。【当然,自己本身就很菜,在这个全是区重点、市重点的高中,分数基本上都是540以上的,一般的同学本来就没啥出路,大部分都是被迫去了中专、技校、职业高中之类的,也是因为初三那年出了事故】后来在调剂中自愿调剂到上海的某个以前食品类的中职,当时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选专业,后来也是觉得,既然都进来了,还是选择能够愿意为其发展的,结果就选择了“食品生物工艺”,谁也没想到,这居然是成了一直在努力的目标,直到现在,也真的是佩服自己当初那样的选择。

身边的同学,大部分去了区重点,少部分人保送去了市重点,有3个同学去的复读,后来第二年考上了区重点高中【但最后还是去了高职】,大部分都去了中职。

进入中职后,也和其他同龄人那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极其平凡的日子,但本人并没有感到什么不适应,唯一改变我的是中专一年级的下半学期,那个时候,刚加入“校合唱社”,有次听到他们有人在问未来该怎么办的时候,社长随口说起来的,也差不多从那时侯开始,本人开始重点搜集情报并加以验证了,那也是第一次看了看外面的最真实的世界。

只记得当时社长说了名叫“三校生高考”的考试形式,分为3月份的“自主招生考试”和五月份的“三校生高考”,如果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可以去二本院校,在2016年那时,谁也不敢相信自己进了中专还能考二本院校,这种天马行空般的院校的,后来谈到了考试内容,三月份自主招生考试,只考入学测试【语数外物化等】+素质技能【法律、新闻、计算机、心理学等】,范围很大很杂,但是很多学生,包括历届生【五月份高考如失败的话,可以参加这种考试,只要过分数线即可】都会通过这类考试,尽快帮助自己脱离苦海,但缺点在于只能报考高职,当然最好的当然是本科下属的高职,这也是很多学生抢着去报考这类高职的原因,也是很多人选择专升本的前提。五月份高考主要考的是语数外【难度一般是高一——高二的难度】,外加招生院校自行出的计算机题目+应用文写作之类的【某些院校会出涉及专业性的考试】,也就是应届的中职生可以考两次高考,只要考取成功一个就算成功,但自己所在的中专呢,选择放弃5月份,参加6月份高考的人寥寥无几,虽然也听说过,有人因此去了211院校之类的,但毕竟存在“幸存者偏差”,不具有参考性。最后说到社长自己也在补课,推荐了几个辅导机构,让我们有兴趣提高学历的去上课,早日考取心中理想的学校,因为当时中职教授的都是偏向于专业方面的课程,语数外并不重视,这就意味着想要考取的人,只能去外面辅导机构补习,而自己那时,也开始学会通过手机查询各类信息,从辅导班的选择,再到各种录取成功/失败的经验贴之类的,只要是有关于考试的,差不多都看了遍,也是 first 做出了选择。

选择补习班是很漫长的,各种广告和帖子翻的自己脑袋头疼,后来也是找了一些论坛,才看到了比较详细的数据与经验帖,选择了所谓上海排名前四的补习机构,本人记得当时是,MJ>SY>FS>FDQS,好像是这样,但是MJ教育实在是昂贵,补习费就没跌到3000的,而且几乎只有全程班,也通过帖子看到过周末班这种大多数浑水摸鱼的老师来上课,但中专一年级的本人,只能上周末,但出于成本考量,选择了离家近,排名第三的辅导机构,曾经中职开设过数学的高复班,也参加了全程,但老师只会照本宣科其他啥也不会,问题都得学生提出这种级别,相当于钱扔水里了,从那时开始,开始了艰难的长征。

也说不出为什么,忽然有了一股很想学习的劲头。当第一次坐在教室里,第一天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但现实给了本人第二次打击,因为每隔一周上课,又要学习学校的课程,还要考证书之类的,直到大二下半学期才算是有时间,能够静心学习,那时的本人,一直在准备3月份自主招生考试,每天中午到2楼的图书馆【你能想象学校只有一栋楼吗】,刷着2本蓝绿习题册,刷到忘乎所以【因为自己平时比较关注时政,所以做的很舒服】,但谁也想不到,学校临近实习,突然宣布,中三要再上半学期,自己选择专业课程,提高职业技能能力,这无异于是第三次打击,因为上海除了医学类的中职学习与实习时间比较长,其他大部分中职都是第三年直接被放出去实习的,而这时的高复班【辅导机构】早已经进入第二轮复习了,很多班级都开始上提高班之类的课程了,本人那时也只能选择周末班,但其实本人知道,这样的努力杯水车薪,不连贯,最后的考试成绩也体现在这方面,直到2016年大雪节气前,各大辅导机构进入第三轮复习前夕,本人做了一件极其冒险的决定,“逃课”,是的,你没有听错,曾经在老师眼中的所谓“乖学生”为了考到高职,也开始逃课了,到现在我还记得好像是从2015年小雪开始,每周逃课2-3次,因为那时,我选择了全日制班,想安心学习系统性课程,争取尽快上岸,有的时候是上午上补习班课程,下午回校,这样的循环往复的逃课,这样子来回,都可以达到退学要求了,也蛮感谢自己当初的老师的,起码在这件事上高抬贵手了,【其实直到最后,其实自己学习上一直很被动,也因此求助过很多同学与学霸】,也感谢自己在辅导班期间,认识到一群同学,是他们的努力,给了本人坚持下去的信心。

后来看自己实在太差了,老师也几乎不管本人了,于是那时候起,选择了自救,当时本人的文科一直很稳定,60-70分的样子,考本科肯定没啥希望,但考一般高职是没啥太大问题,主要是数学,一直40分低位徘徊,于是乎就决定了,要抢救数学,本人先把自己从2014年到2016年所有的题型按照21-25分门别类的整理了下,再按照题型和章节又整理了一遍【其实自己没有查看过教程之类的,完全是父母随口一说,自己也觉得可以就做了,道也蛮佩服自己居然整理了将近300道题目之类的】,主要抓的基础,直到考前还在看公式和自己整理的习题册,也是没想到,自己居然猜中了高考数学的第21题、第24题和第25题第1,2小问【主要是第21题每年考的都是一种类型,自己当时猜想第4年肯定换题型,于是乎其他没看,只看了那类,完全是“瞎猫碰着死耗子”的心态猜中的,第24,25题完全是每年都是那种题型,只是图形换了换,其他几乎万变不离其宗的考法,而且只要有基础就能做出来】,借着这个机会,考上了大专【其实那时以为考不上公办,只能去民办,结果居然被第一志愿的第一专业录取】那是人生第一次收到录取通知书,虽然是个高职的,但真的很高兴,因为是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院校【因为选择的专业是中专当时所学的专业,当然高兴(滑稽脸)】

2016年的准考证


2016年的考场2016年6月的录取通知书

【为什么选择全日制专升本】

高职考上之后,看到了有关于“专升本”的帖子,其实第一次准备高考前夕,看到过之类的经验贴,但自己万万没想到,居然可以考上大专,但当时自己连高职是否可以考上也未可知,也没有细看,只是粗线条般的看了又看而已,也知道了一些思路,甚至于还有考研的思路,也许这就是本人一直坚持的缘由吧

后来自己开始细致的搜集相关信息,选择院校与专业,本人不想很多同学那样,沉浸在高考成功的喜悦中,因为自己知道留给自己全日制专升本的时间不多了。

高职开学时间意外的很晚,直到10月份才开学,本人也如约到达学校,但心中是装满了一本计划书,用于实现自身发展的白皮书。【整个暑期都在整理相关考试详情与要求】


高职开始后的一年级下半学期,本人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先是选择了针对CET考试的XDF,当时报的是无忧计划,但上课上下来还可以,因为毕竟刚刚参加完高考,记忆还依稀存留,所以也没有过多的重视,没有意外地失败了,也是从那时起,开始浸泡在图书馆里,也是从XDF附近发现的灵感,XDF离大学城也不是很远,每次坐车去XDF,看到大学城的学校经常举行有关于自考、考研、留学等等的校园活动,有什么专题讲座,学校环境也好,有时候去他们学校的自习室,自习教室里几乎坐的满满的,很有学习的氛围,才意识到这是应该追求的地方。再看看自己上的那个学校,自习室里的人平常不超过二十个,二楼的图书馆也都是一群”卿卿我我“的恋人们【可能属于厌恶爱情的人吧】也就快考试的时候人多一点,学校也就那么大,平时哪有什么活动,在那里一直待下去真的让人会变麻木,更别谈学习什么的了,也是从那时期,开始泡在图书馆,做自己的事情。

当初也有过犹豫,不知道是选择“自学考试的专升本”还是“全日制专升本”,也走过一些弯路,当时高职开学一周,有学校继续教育学院的人来校演讲,主要是讲有关于自学考试与全日制专升本的,但本人在高职入学前暑假就查的差不多滴水不漏了,所以也对此嗤之以鼻,觉得那都是没用的,然而真正让我选择自学考试的不是自己,是形式,因为那时我们这届恢复了晚自习制度【留在教室看新闻联播+虚度年华】,所以本人抱着宁可报自学考试学些知识,也不要虚度光阴的想法,报了名,当时也没怎么选择,因为只有两个选择【行政管理学和采购与管理】,当时自己也对管理比较感兴趣,也是出于不要考数学之类的想法,选择了行政管理学,其实后来从第一次上课,再到最后一次,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好,反而学的很舒服,正好自己喜欢关注时政,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所以学起来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也因此取得了些成绩,谁也没想到自学考试居然成了自己打开本科院校的“钥匙”。

2017-2018年部分自学考试成绩

在高职的两年,更多的是找回了一种自信,拿奖学金,各种荣誉证书等。【有自己的努力,也有辅导员的肯定】在上高职前一个奖状都没有,有了一种莫名的成就感,学习也还可以【毕竟是之前学过的,当然也是考虑过的】。在经过一次CET-4的失败后,也是运气使然,大二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次性拿到了CET-4和上海计算机一级,到现在还记得那个时候感觉自己是个超人,因为大二上学期,要考5门自学考试+4门第9周的考试+上海计算机一级+CET-4,已经是忙的焦头烂额了【其实当时几乎认定自己计算机考试不过的,只是考前一直在刷模拟题和做仿真题几次,查成绩的时候也认为自己不过的】,但没想到那居然是自己最牛的时候,居然一次性全过了,当然,付出的代价也是很惨烈的,一直泡在图书馆复习,直到10点图书馆关门,再回去洗漱之类,看会书已经12点多了,不过大一更惨那时候,因为只有大一下半学期才能考CET-4,所以当时一门心思都在自考上,经常是从深夜弄到鱼肚白,结果一段时间经常是熊猫妆,代价就是之后的四次CET-6迟迟没过。可能这也是报应吧,索取的太多了,大二下半学期就开始咨询已经确定专升本的辅导班,因为在上海地区辅导班有实力的只有两家,当时是2018年6月报的,学的是经济学的零基础班,大概10次课的样子,然而本人学的真的吊车尾,因为高职传言因为高等数学通过率太低,只允许经济和计算机类型专业开设高等数学课程,其他专业不开,导致自己毫无数学基础,选择经济学也主要是因为2018年经济学方面招收的院校人数比较多,人家进来就等于开始冲刺了。小白的本人才去学习,听得我一脸懵逼就回家了。

其实本人在高职的时候考虑过华政、上政、应用大、健康之类的院校,后来都是因为招生人数骤减,报考人数过多而放弃,上政和应用大是坚持时间比较久的,买了相关书籍,准备过一段时间,但后来发现这两所院校都有自己的高职学院,几乎内定的名额,一直居高不下的分数线和那屈指可数的人数导致自己实在不敢去考,于是乎就只能另辟蹊径,选择了SD和JQ。

备考期间是边工作边学习,每天也是极其劳累,因为如果选择直接不工作,考上了之后,学费负担就很大了,硬着头皮,每天6点就起床复习,每晚12点睡觉,那段时间其实很崩溃,因为只睡6小时,挣了钱也不能去花,要存着,每天没有娱乐,上班就看自己的资料,下班就看着电子版的复习资料复习,压力大的时候,就买零食发泄自己,实在坚持不下来就换个题型看,在家里复习,环境也不太好,因为老小区隔音效果极差,人们说话也很大声,不会理会你在复习,只能说,学习氛围是要靠自己创造的,自己努力,外界的环境再怎样,也影响不到你。

SD其实本人一直没有什么太大的希望,只是依靠着自己在高职期间获得的奖项,想靠着面试+笔试进入,记得自己当时报了校内辅导班,也划了重难点,也整理出了复习资料,复习了整整2个月左右,直到准备考试前的一个半月前各大高院公布招生简章的时,彻底傻眼了,因为之前辅导班说好的招收20个名额的,一下子缩减到5个,而且事前打电话都不肯告诉任何细节,甚至于连考试课程和招收专业都是各说各话,直到现在都还在后悔自己浪费了半年时间搞这门课。

离报名+考试只剩下4周了,很多人都说要不然殊死一搏吧,起码那也是学了半年的,然而5个名额,3个面试确定,2个笔试确定,还不如不要考,所以就直接放弃了,于是才想起来,自己在2017年替别人整理的JQ资料,那时自己虽然没参加考试但是已经比较小有名气了,很多人来咨询,也替他们整理过资料,没成想,成了救命稻草,于是在离考试还剩下半个月的时候,选择相信自己,选了JQ。

然而当打开替别人整理的资料的时候,瞬间眼睛放亮了,早知道就不用报班学SD的课程了【本人属于那种帮别人整理资料很仔细的人,被人戏称为“专门给自己挖坑”】,而且查阅JQ考纲时,居然只需要稍加改动就是复习范围,可能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吧,选择、多选、判断、简答、论述、案例分析这种完全都是按类别整理好的,俨然一副做好准备的样子,但也没办法,依靠着自己高职期间学习自学考试的管理学课程的记忆,外加自己的努力,才勉强从阴影中走出来,这时居然是自己曾经嗤之以鼻的自学考试课程救了自己。

原先是靠自己去复习的,后来自己觉得有些撑不下去了,说动了另一个退役士兵来一块考,我们两个一起把复习资料完善后【因为本人一直习惯于用电脑整理后打印,然后在打印件上圈画,所以Word功底也不错】,还一起复习,现在想想那段时间真的是最拼命的时间了,后来担心自己考不出还报了一个班,直到考前都还在一个旅馆复习和互相抽背,还蛮有考试前的架势。

考试结果出来前,自己经历了过山车似的人生,一会说80以上能录取,一会说这次分数线最低不低于85,搞得本人那几天真的心神不宁,也骚扰了一群一块考试的人,在此再次表示歉意,后来索性放开了,毕竟自己才只是准备了2周,考不上也正常,然而结果出来的那天,记得好像是5月18日上午10点,一直没有查询成绩的本人,查了一次,嗯,80分,好吧,工作去吧。

是的,当时我已经想好准备去工作去了【这是本文中少数用了“我”,不信你看(滑稽脸)】,然而就如同一首歌词中的一句“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一样”,点开了录取名单,第一眼还没看到自己,然后从末尾开始翻,最后才开头看到了自己,瞬间,如同中了1000万大奖一样般的冷静,是的,真的很冷静,没有像高考那般兴奋,真的!(骗人)【是的,写这文章也很累呢,结果像打鸡血一样,又起来继续写】

2019年的本科录取通知书


原以为自己复习两周,应该是落榜的结果,虽然这几年分数线一直是60-65分左右徘徊,但是2019年是第一次上升20分,达到了80分,当时的第一想法是,先打个电话,报个平安,是啊,这平安是父母此时需要的【感觉自己可能考试失败要做啥傻事一样,虽然不可能】

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完成了自己的一次又一次的转变。

没有兴奋,只是意外,这是对自己的总结

【后续】

目前,本人仍在在考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等待未来功成名就后,我们到时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