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博云考研淘汰人数300万,23届毕业生该咋办_
22届考研报名人数457万,预招110万人,请注意,算上每年的推免生最少20万吧,那么留给复试过线的同学仅有90万名额,甚至更少。
今年的考研题相对来说难度有所上升外,初试国家分数线罕见上升(专业涨幅均在10分以上)与此同时,我们发现22届毕业生突破了一千万人,这意味着除去今年落榜人数,在招聘市场碰壁后重新卷入考研大军外,23届考研将有可能突破五百万人以上,那么考研题的难度势必更大。不是上岸的研究生庆幸出生的早!
我们见证了今年很多历史,那么23年又将出现哪些历史呢?拭目以待
如果你有幸进入复试,那么一定要拼尽全力的努力,如果要面临调剂,一定要慎之又慎的衡量和选择,能上尽可能上吧,毕竟23年的压力你想象不到。
为什么考研人数逐年激增?
【1】对于90后出生人数相对较多,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这部分人享受好的教育环境,家长也更舍得花钱让孩子上学,久而久之,在就业市场中本科一抓一大把,资本家用人相对挑剔,求职门槛被迫拉高,就业难度加大,致使很多人被迫提升学历。而研究生比本科就业优势大,涨薪升职的概率更大。
【2】相对于男生,需要尽早的赚钱买房娶妻生子,父母当然希望毕业就选择就业,而女生则没有那么大的生存压力,考研无疑是提升学历价值最好的方式,而且女生相对同龄男生更为早熟,所以读书效率比男生更高,在考研大军中,女生的基数相对比较大。
【3】疫情影响,使得有些企业被迫裁员,就业市场压力过大,考研自然成为很多人逃避社会压力的避风港。
【4】考研机构不断激增,有需求就有市场,就市面上知名的考研专家,几乎热血鸡汤一碗接着一碗,年轻人最怕的就是被激励,一腔考研热血完全被激发出来,迫不及待的证明自己,各种辅导书,辅导视频应有尽有,考研这款蛋糕不仅让机构眼红,考上的学长学姐也迫不及待的恰饭,恰得盆满钵满。
考上的人感激涕零被当作考研机构的活字招牌,考不上的人鼓吹二战半价学费。殊不知,“幸存者偏差”,机构只会宣传优胜劣汰中胜出的一小部分,大多数人是无法甚至没有发声的。
《乌合之众》有一句经典的话:结群后,由于人多势众,个人会产生一种幻觉,感到自己力大无穷,不可战胜,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
培训机构不就是把考研个体整合起来,给考生错觉吗?
分数线上升,国家传递给我们怎样的趋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盛,教育为先。
联合国中《学会生存》提到:“多少世纪以来,特别是发动产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教育的发展一般是在经济增长之后发生的。”也就是谁实现了教育的优先发展,人才的优先培养,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
可问题是国家的目的是尽可能培养和创造顶尖的人才,让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优越的同学更好地进入科研机构,致力于技术的发展,而不是投入金钱和精力用于社会竞争,现如今的社会靠着高学历的噱头创业的人不少,本科生出来找工作的几率大幅降低。
去年某深圳某学校公示出来的招聘基本上是清北复的研究生或者博士,试问:“这会不会有点大材小用了?”。
不知何时,考研的本质不是提升,而是唯钱论了。
考研失败该何从何从?
【1】二战,接近30%人会选择再次考试。考研届流传的一句话:“一战打基础,二战985,三战清北复”。不过今年有很多二战的同学败北。继续与否这又是一个问题?
【2】考编,我身边就有一些朋友考研失败后卷入考公务员,考银行,考教资的大军。
【3】就业,当然有些人是不甘心的,但我觉得,提升工作技能,不断保持学习的状态有何况不是一种好的选择方式呢?
矛盾的产生和克服是事物向前发展的推动力,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依存于国家,所以我们埋头赶路的时候记得抬头看路!